让你变厉害的5个建议,受用终生!

文 | 万花筒

来源 | 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

很喜欢一句话:“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能困住你,只有你能困住自己。”

我们都向往成功,但成功似乎遥不可及。

其实,问题不在于外界,而在于我们的思维。

以下这5个建议,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。

跨出舒适区

鲁迅先生说:“太安逸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斗志。”

倘若一个人习惯待在舒服的环境,从不跨出“心理安全区”,久而久之,就会逐渐与生活脱轨。

有一位优秀的教授,毕业前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。

教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圈,圈里是一个人、一座房子、一辆汽车和一些朋友。

教授说:

“这个圈里有你的生活、工作、社交,你会觉得安全,它成了舒适圈。当你跨出这个圈子时,难免会犯错,但你可以从中学到东西。当你离开舒适圈之后,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,所以你进步了。”

教授又在圈子外,加上更多的朋友、更大的房子,说:

“只有当你跨出舒适圈以后,你才能扩大人生的圆圈,把自己塑造得更优秀。”

学生们听完这番话,都若有所思。

走出舒适区或许是艰难的,但正因如此,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自我,实现增值。

梁文道说:“那些曾让你不舒服的,最后会是让你舒服的。”

生活是守恒的,一段痛楚的努力,换来的是撕裂后成长的愉悦。

勇敢地跨出现在的舒适区吧,与时代同步,才能不被现实淘汰。

戒掉拖延症

梅尔·罗宾斯曾在一个演讲中说:

“你想要什么?健康的身体、更多的存款?还是获得真爱,期待孩子成绩更好?想要实现它们,只要打开手机搜索,就会有无数经验,你可以尝试任何一个方法。但是为什么这些方法改变了别人,改变不了我们自己?原因就在于行动。”

在想和做之间,无数人被拖延困在原地。

有这样一幅漫画:《拖延症患者行为大赏》。

晓刚写论文,规划初稿1个月,最终稿3个月,答辩准备1个月。

结果一拖再拖,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准备,最终答辩一团糟。

丽丽要减肥,打算每周跑3次。

到了周四,心想“没错,是要跑3次”;到了周六,又想着“哎不行了,这周已经跑不了3次了,下周再开始吧。”

最终,整个夏天过去了,肚子上的游泳圈依旧没有减下来。

如男写项目报告,计划12-14点整理。

到了12点,想着要午睡;到了14点觉得,报告不着急,可以晚些时候再开始,结果到了晚上22点,报告毫无进展。

拖延看似是件小事,可长此以往,我们的生活就会慢慢废掉,就像温水中的那只青蛙,在安逸中走向死亡。

要知道,你如何对待生活,生活就如何对待你。

习惯性拖延的人,迟早要接受生活突如其来的暴击。

唯有狠下心戒掉拖延,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主动权,立于不败之地。

屏蔽外界声

在一个微采访里,节目组问:“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?”

一位60岁的女士表示:“后悔年轻时太在意别人的眼光。”

深以为然,过于在意外界的声音,就会忘记自己当初为何出发。

有位年轻人整天迷茫,他去请教智者:“为什么我到现在一事无成。”

智者笑着说:“找一件喜欢的事,一直做下去。”

年轻人回答:“以前我喜欢画画,他们说画家能有什么前途;然后我去做了设计,他们说设计很苦,以后会秃头;后来我又去做销售,他们说你上了大学,就是为了去卖东西吗?现在,我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了。

年轻人被外界的声音扰乱,最终为难了自己,迷失了初心,虚度了时光。

杨绛先生说:

世界是自己的,与别人无关。

红尘路,纷纷扰扰,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他人如何评论,而是我们是否能遵从本心,活出自我,生活已经很苦了,往后余生,卸下内心的包袱,屏蔽他人的声音,坚定地过自己的日子。

告别瞎忙活

瞎忙活人的总体特征:

对未来没有清晰规划,既没有承认纠结的勇气,更没有学习技能的魄力,只是试图用更多的忙来填补焦虑。

最终虽感动了自己,但却并无任何产出。

因为再大张旗鼓的努力,终究是无法遮住欲盖弥彰的懒惰。

听过网友小乔的故事。

小乔是公司公认的拼命三娘,每天日程全满,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才肯离开,连周末也要主动到公司做事。

可是,小乔在公司待了3年,却始终是个小职员,同期进来的同事,大多已经升职加薪,独立负责项目。

未得老板赏识的小乔,觉得是老板故意针对自己,便递了辞职信。

离开后的小乔,逢人就说公司和老板的坏话:欺负人、压榨劳动力……

后来,老板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:“虽然小乔很努力,但是她的努力并没有提高她的能力,比如,靠数据分析2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任务,她要花上6个小时。”

小乔只想着耗时间做事,却从未腾出脑来,思考如何精进技能。

小乔的经历固然令人唏嘘,但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现状。

每天从早忙到晚,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摆脱低质量的勤奋,实现高质量的成长,才是正解。

善于断舍离

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无数的抉择。

如果全都想要,生活就会陷入沼泽,沉重难行。

善于断舍离,日子才能越过越舒坦。

有一位成功人士,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,没有休息的时间,人也越发疲惫。

于是,他去咨询一名教授。

教授问他:“你每天在忙什么呢?”

那人回答说:“我每天都要应酬,有时是饭局,有时是演讲,不仅要花时间接待合伙人,还要照顾家庭,感觉自己分身乏术。”

教授听后,带他来到衣帽间,说:“你把这些衣服都穿到身上,就能找到办法。”

那人说:“我身上的衣服已经够了,穿这么多衣服,走起路来会很笨重。”

教授笑着说:“这些衣服,就像你身上的包袱,穿的越多,越压得你喘不过气来。生活也是,你不是演说家,也不是交际家,何苦让自己这么累呢?”

那人恍然大悟,拒绝了一些不必要的活动,重新变得神清气爽。

克林顿说:“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,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。”

生活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失去的过程,愚蠢的人,一辈子都在纠结中负重前行。

而智慧的人,敢于断舍离,轻装上阵,奔赴有希望的明天。

很喜欢作家独木舟的一句话:“生是见识,不是活着。”

人生就是边走边修行,我们总要一步步地攀登,才能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余生很贵,愿我们都能带着温度和思考,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。

作者简介:万花筒。来源: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,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