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美文

看清一个人的品行,这四点就够了!(精辟)

俗话说: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”

人生路上,择友从善;看清人品,至善至美!

在父母面前

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,与之相处时,我们无所顾忌、不用伪装,流露出的是本性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

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
侍奉父母,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。言外之意,一定要重视态度上的修养。

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善良有教养,就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。

一个对父母大呼小叫、恶言相向,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的人,终究经不起人性的考验。

这样的人就算对你再恭敬,也不能当真。

周国平曾说:

“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。”

对待父母谦逊有礼、和蔼可亲,是有责任心、有担当的表现,更容易获得别人信任。

在利益面前

都说人心难测,但是利益就像一面照妖镜,能让很多人原形毕露。

人性是趋利的,即便伪装得再好,在金钱面前也会露出獠牙,这是欲望,更是本性。

就像莎士比亚所说:

“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,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。”

正所谓:钱品即人品。

利益面前,最能看清人心黑白、感受人情冷暖、分出人格高低。

《论语·里仁》有言:

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
面对利益,坚守底线,不为所动,做到大度而不贪。

与这样的人交往,方能收获真情。

在弱者面前

崇拜强者,是人的本能;而尊重弱者,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真实的品行。

因为,在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时,人们天生就会有种优越感,此时态度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身教养的高低。

真正有教养的人,对上不卑,对下不骄。在他们眼中,任何人都是平等的,都值得尊重。

相反,如果一个人,对上阿谀奉承,对下颐指气使,那么这个人不会有好的修养。

不以人弱而辱之,不以身贵而贱人。

这样的人必定善良可靠,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,值得去深交。

在承诺面前

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

诚信,是立身之本,是做人基本的道德准则。

如果有一个人,对自己许下的事不轻易违背,抑或是不轻易给别人承诺,但又愿意倾力去做,这样的人很靠谱!很值得信任!

如果有一个人,对自己的承诺不能坚守,随便反悔,抑或是承诺别人太多,而没有一件事能兑现,那这个人就毫无人格可言!

人无信则不立。承诺面前,一个人的品行好坏一目了然。

因此,无论何时何地,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不辜负自己的诺言,才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。

励志人生: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丧失了自信!

每一个优秀的人,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,雕塑自己的过程,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,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,终究能让你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。如果有一天,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,那你的梦想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!

当坚强成为你唯一的选择,你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坚强。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,记得告诉自己,再坚持一下。想一千次,不如去做一次。华丽的跌倒,胜过无谓的徘徊。

生活很现实,当你啥都不是时,只能低着头,让别人说了算。而等你强大到一定的程度,你才有机会说了算。

我很累,累到想要放弃。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关心自己的人,想想自己已经付出过的努力,即使天塌下来,都应该全力以赴。唯有坚持,才能更勇敢的走下去。因为,人生已无生路可退。

世界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就必须给予回报,也不会因为你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别人,就要求他人同等对待你。人活在这世上,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份谦卑和平和,而这份谦卑,来源于内心的真诚和踏实的努力。

每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,也许一开始都无人问津;每一门日进斗金的生意,也许刚开始的时候,都不足以养活自己。但有句话说得好: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,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。

你想要走的远,就必定要承担。有人喜欢你就有人毒舌你,成果代价你自己知道。你只能继续往前走,才能回应所有的质疑。你必须变得更有力,才能hold住生活带来的压力。我们都在生活的洪流里逆水行舟,必须保持努力,才能不被淹没。想得到的东西,自己去争取;没人扶你的时候,自己站直。

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,什么才华就先实现什么样的梦想,异想天开和狂妄自大不会使你强大,只会逐渐迷失自己。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,从一件件小事开始,从身边的事情开始,趁你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,先学会脚踏实地。

我们可以不必理会别人奢侈的掌声,但应在乎自己在胜利征途上迈出坚实的每一个脚印。

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两种能力!

思维 

逆风翻盘的转机

顺丰创始人王卫曾说过:

 

一个人成功一次,也许是偶然,若能长期成功,那肯定有其独到之处,可能从思维到行为都跟别人不太一样。

 

赛道思维

 

路遥在《人生》一书中说:

 

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。”

 

那关键的几步便是人生的赛道口,选对方向,命运将出现逆风翻盘的转机,这就是赛道思维。 

 

借势思维

人的一生,靠单打独斗并不能存活于世,懂得借势才是人生大智慧,不会受已有的资源束缚、不被单一的专业局限,跌入谷底都能反弹,方法对了,时机成熟,人生更是无限可能。

 

每个时代都有专属风口,错失良机或许以后10年、20年都不会再有,若能瞄准行业的焦点借势而为,障碍也能变阶梯。

 

拥有借势思维的人,已在生活的磨砺中突破认知的局限,把每一份努力都变成收获。

 

精进思维

 

在这快节奏的时代,人也变得浮躁,这种精益求精、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越发可贵,真正的聪明人,大多都不是天赋异禀,而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不断精进,直到厚积薄发。

 

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,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是认知思维的不断突破。

执行力 

最顶级的自律 

“晚上想想千条路,早上起来找原路。”

你往往可能在脑海里准备好了一切,却忘了最重要的事情:开始。

“这世界从来缺少的不是完美的计划,而是说干就干的行动力。”

 

一念即起的执行力,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。

去尝试:

  • 化繁为简,细分目标

比起执行力,确立一个可执行的目标才是第一要务。

同样是读书,有人的规划是1年读30本,有人却打算1个月读3本。

看起来目标差不多,但真正落实起来,后者完成的可能性,却往往高出前者许多,当一个长期目标被细分成许多短期目标时,执行难度会大大降低,内心的抗拒也会随之减轻。

  • 巧用“5分钟起步法”,拒绝拖延

卡尔顿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应对拖延症的绝佳方法:“5分钟起步法”。

当你在脑海里计划好一件事时,先斩断乱七八糟的借口,拿走各种各样的诱惑源。

什么都不要想,立刻投入地去做5分钟,你就已经赢了99%的人。

  • 设立激励机制,适时自我奖励

“那些能让我们变好的事,必定是难做的事。”

执行力,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,而是迅疾的行动,再加上长久的坚持。

当你完成一个短期目标之后,可以结合实际情况,给自己一些适当的自我激励,那是对过往进步的肯定与鼓励,也是对未来目标的展望和刺激。

人生,别忘“停顿十秒”(深度好文)

有位艺人在高空钢丝绳上表演。


抬脚、转身、倒走……动作如行云流水。


突然间,他停止了表演,站在钢丝上一动也不动……


此时此刻空气好像静止了一般,台下的观众全部攥紧了双拳屏住了呼吸,不幸的事情似乎随时要发生。


大约10秒,艺人恢复了表演。事后他对助手说:


“当时,一阵风把灰尘吹进眼中,我以为“今天完了”,但又不甘心,我对自己说:平静、稳住、坚持。刹那间,泪水来了,把灰尘冲了出来。”


人在高处,往下看时,景象大幅度缩小,视觉信息大减,身体最易失去平衡。


艺人在高处走钢丝,要战胜视觉信息缺乏和不稳定双重挑战,稍稍走神,就可能掉下来,突然有灰尘吹进眼里,“走神”几乎难以避免。


然而,停顿10秒,稳定了信念,平衡了身体,也避免了伤亡。



“停顿10秒”,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必修课。


对于少数演艺明星趾高气扬、违背道德,一位老艺术家发出告诫:


“你用20年经营的地位,可能用2秒钟就给毁了。我们在得意的时候,要多想想自己应该控制什么。”此言入情入理,发人深思。


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塞斯曾说过:


“许多人因为暴躁激烈的性格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痛苦不堪。

大多数人都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而破坏了自己的生活,损害了原有的幸福。”


人世间许多事都能“从头再来”,惟独人生只有一次,它可以回首瞻望,却不能从新来过,许多时候,天堂到地狱的距离,其实就是对瞬间失衡的把握。


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,自我反省,时刻保持冷静,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至宝。


经历了疾风骤雨的人们,无论你们身处何方,无论你们身处何境,你们都应明白:自我控制是力量,正确的思想是优势,而心灵的平静是驾驭生活最大的力量。

提升格局(此文无价)

很多人都谈论格局,到底什么是格局?

当我们夸赞一个人有格局的时候,通常是说他跳出自我的狭隘,站在更广阔、更高层的视角看待问题。

格局的本质,就是一个人自上而下的兼容性。

  • 大格局对小格局,是一种降维打击。

得其大者,可以兼其小。

格局大的人对格局小的人,就是一种“降维打击”。

比如,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信息密度和知识层面,都远高于你,并且愿意俯下身去,平等地跟你交流,尊重你的想法,时不时提出一些你没有听过并点头称叹的想法。

那么这个人的格局,一定高于你。

归结到自身,道理类似。

我们所有的痛苦,都不是痛苦本身,都是面对人生问题的看不穿,想不通,说不透。

换言之,也就是格局不够。

困囿于自身的时候,才会一叶障目;

境界、想法提升之后,人生才会豁然开朗。

当你打开了自己的世界,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眼界,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,相对于过去的你,也是一种“降维打击”。

这才是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终极密码。

  • 为什么要提升自己的格局?

很多人会问:为什么要提升自己的格局,保持简单不好吗?

这当然没有问题。

但当你的格局提升,层次提高,你就会发现:

格局越大的人,越会互相尊重,互相关照和支持;

而越是底层的人,越是互相倾轧,互相拆台,并不希望你过得比他们好。

格局提升,决定你会呆在什么样的环境,遇见什么样的人。

你一定要远离那些见不得你好,诋毁你、消耗你的人。

跟有格局的人一起同行,才是你最该走的路。

  • 提升格局的四个阶段。

第一,读万卷书。

当别人在谈论莎士比亚,你只能谈论晚饭吃了啥;当别人讨论最新社会趋势,你只能谈论家长里短。 

说以上两种话的人,大概率不会相遇,即使遇上了,也不会长久。 

想要提升自己的见识,读书是门槛最低的一种方式。

读什么样的书有助于提升格局?

知识类的书,帮你不断拓展认识世界的过程。

技能类的书,帮你能更顺畅地工作,不被时代抛弃。

思维类的书,帮你建立完善的思考认知体系,懂得如何解决问题,提升认知深度。

审美类的书,帮你提高文学素养,能去拥抱更高远的世界。

历史类的书,在人类文明的这些宝贵财富面前,你读到的每一句话,都可能拥有引导你改变人生格局的力量。

第二,行万里路。

一个人要扩大格局,要敢于走出舒适区,去见那些未曾见过的风土人情,去经历未曾经历的人生,千万不要把行万里路理解为简单的“上车睡觉,下车拍照”式的旅游。

行路最重要的,是经历。

人生的很多成长都是由经历带来的。

当然,经历只是诱因,归根结底还是思考。

没有思考,经历再多,也不会改变。

第三,阅人无数。

一个格局大的人一定有开放的思维,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,不会因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,更不会吝于承认别人的优秀,与人交往时,不先入为主,不以己度人,不随意对他人做论断。

沟通交流时,懂得出言有尺、说话有德、嬉闹有度。

发表见解时,谨记换位思考,不让人难堪。

与人合作时,能宽以待人,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。

第四,高人指路。

韩寒说:“也许你的极限,只是别人的起点。”

有时候, 高人的一句话,胜过我们几年摸索。

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,你就需要高人指路。

高人能够指出你存在的隐藏缺陷,告诉你当前的状态是一个必经过程,解除你的迷茫和困惑,为你指出正确和合适的努力方向。

当然,高人是否愿意为你“指路”,就要看你的潜力、人品和毅力。

要么让他们看到你能成就事业的潜力,要么让他们欣赏你的人品,又或者你凭借锲而不舍的毅力打动他们,在没有遇到高人之前,可以按照上面的三点去做好自己。

心中有大格局的人,如同站立高地,望得见前路坦荡,亦深知歧路叠嶂。

一程一程的出发,一期一会在当下。

性格写在脸上,人品刻在眼里(真准)

俗话说:“人不可貌相。”

一个人的相貌可以反应此人多方面的内容:性格、人品、家教、审美以及生活方式。

性格写在脸上

宽厚豁达的人多半眉清目秀,一脸福相;狭隘善妒之人大多尖嘴猴腮、双眉紧蹙;

性情喜静温和的人面相温柔善美;性格粗暴、情绪不稳的人看上去总是一脸凶相。

心术不正的小人经常疑神疑鬼,神色慌张;

而单纯善良之人脸上总是挂满关爱的微笑,让人越看越顺眼,越看越喜欢。

人品刻在眼里

人品的好坏刻在眼里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;

心胸狭隘之人眼里装的满是他人的缺点;

贪财好色之人眼里总是盯着女色和钱袋;

喜欢无事生非的人,眼里总是紧盯着别人的小错误而大做文章。

相反,光明磊落之人眼里看到的是公平和正义;

宽容大度之人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的未来;言出必行之人眼里看到的是诚实守信。

吃饭看家教

中国人大多喜欢在饭桌上对孩子进行教育,一个人的吃相,反映了这个家庭的教养。

吃自助餐经常拿一大堆食物,却又吃不完的人,在生活中想必也喜欢浪费、不懂得节约,在等菜吃饭的时候,习惯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人,肯定也是极度没教养之人。

衣着见审美

审美高的人总能扬长避短、合乎时宜地打扮自己:肚子有赘肉,就不会穿露脐装;腿粗穿长裙比短裙更好。

户外旅行时会选择轻快便捷的运动装;上班工作的时候,穿的是干净整洁的职业装;在家休息时套的是宽大舒适的家居服。

身材看生活方式

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大腹便便的人,要么是在锻炼方面不能坚持,要么就是在饮食方面过于放纵自己的胃,熬夜于他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,有的人虽然年纪大了,但依然保持着匀称健康的身材。

他们并非天生吃不胖,而是懂得管住自己的嘴、迈开自己的腿;

几十年如一日地精选饮食、按时休息、坚持运动。

励志人生:每一次的突破,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!

人,要有压力,但不能压垮; 可以迷茫,但不能绝望。现实的生活告诫我们: 人的命运靠自己奋斗,不抱有一丝幻想,不放弃一点机会,不停止一日努力!

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,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,生活中很多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。与其抱怨,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。

只要你心存不甘,就还不到放弃的时候,所以请继续努力,不然永远都不知道结果,穷,才是自己拼搏的理由,拼搏成功了,就是富,拼搏失败了,不对,有失败的说法吗?再怎么拼搏不成功,也就最多还是个穷,有什么好害怕的呢!致:说穷,没有钱的你!

这世上无论是谁,都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,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荡。再有光芒有成就的人,都是从一件件小事、一天又一天积累起来的。你所看到的光鲜,都是无数流汗的日日夜夜组成的。

当你成功了,怎么说都是对的,因为大家看见你台上的风光、头顶的光环。当你没成功的时候,怎么解释都是错的,因为人们相信眼见为实。所以,请埋头苦干吧,别把时间浪费在解释上,没有委屈就没有成长,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!

认定了的路,再痛也不要皱一下眉头,你要知道,再怎么难走都是你自己选的,你没有资格喊疼。

如果不想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,就牟足劲儿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。与其期待生活平淡,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强大。

失败,其实不是说明你差,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,若目下当今就觉得失望无力,未来那么远,你该怎么扛。

勤奋的双脚,一定要踏在正确的道路上,要想让自己的眼光有高度,思想有深度,生命有厚度,请坚持不断的跟随成功的环境,因为好水才能酿好酒,好环境才能塑造好人才。

这才是人际关系中,成年人应有的清醒!

人与人之间,关系是复杂的,感情是相互的,长久是有条件的。 

后半生,无论和谁在一起,都一定要谨记这些忠告。 

好的关系,也要保持距离

有一个刺猬法则。

当两只困倦的刺猬,因为冷紧紧地拥抱挨一起时,反而他们彼此都感到不舒服,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。

当他们给彼此留一些空隙和距离,反而既不会伤到彼此,还能取到对方的暖。

人和人的关系,需要把握一个分寸和尺度。

再熟悉,也不要逾矩,再亲密,也不要无间。

保持该有的距离,彼此的关系,才能进退自如,才能细水长流。

一个人的成就,取决于“均值原则”

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“均值原则”。 大意是:你的成就,就是你身边5个朋友的平均值。 

也就是说,你最常接近的五个人的平均值,就是你的价值。 

和优秀的人同行,他会把见过的风景,了解的知识都分享给你,为你带来光芒;

和积极的人携手,他会给你传递更多的能量,让你有勇气面对人生的坎坷;

和靠谱的人一起,他会永远坚定地站在你身后,让你安心向前走; 

和善良的人相伴,他会让你看到爱与温暖,永远不会迷失方向; 

和真诚的人并肩,他会带来真心与感恩,给你最实在的依靠。 

世上没有100%的感同身受

人活到一定年岁就会明白: 没有人会真正理解你,世上也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。 

当你向人诉说痛苦时,有20%的人并不关心,或许还有80%的人在看你的笑话。 

很认同作家莫言的观点: 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,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? 其实,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,没人管你这档事。

肺腑之言,要说给对的人听;埋怨之语,说给自己听就好。

好人有好报,但烂好人没有

对一个人太好,就是一种没有底线的付出。 

这种态度,也决定了别人对你索取的程度,终有一天会让你输到一无所有。

你不断降低底线,他们得一寸还要进一尺,步步紧逼,你却只能步步后退,最后坠入无底深渊。 

你若好到毫无保留,对方就能坏到肆无忌惮。 

好人有好报,但“烂好人”却往往没有好结果,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的人,自己注定不会好受。

行走于人世,别惯坏,只会索取的人,别喂饱,不懂感恩的心。 

做人要善良,但要的是一个坚守底线的善良,而不是委曲求全的“烂好人”。 

善良要有尺,忍让要有度,真心要留给值得的人。 

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 


“人的一切烦恼,都来自于人际关系。” 

年岁渐长,学着看透一切关系,看淡所有烦恼。

不高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不低估人性中难以避免的规则。

彻底看清一个人的三个瞬间!

世人皆盼,自己能有一双慧眼,可以看穿人心,可以辨出真假。

 

但其实,认清一个人也不难,要看清一个人的人品,看这几点就够了。

对待父母的态度《诗经》有言: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父母,给予我们生命,把我们养育,是我们最亲的人。

和父母相处时,我们无所顾忌,不用伪装,流露出的最是本性。

所以,对待父母的态度,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品性。

周国平曾说:“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。”

一个人的人品如何,看他对父母的态度便知道,一个连父母都容不下的人,也终究经不起人性的考验。

所以,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善良有教养,要看他如何对待父母。

对待弱者的态度有人说,只有一个人身处高位、春风得意时,才能看出他最真实的人品。

春风得意时的低调,最难得

左宗棠曾说:“择高处立,就平处坐,向宽处行。”

就是告诫我们在成功时也要保持低调,做事要留有余地。

虚怀若谷,对万事万物保持敬畏,才能最终获得圆满。

身居高位时的谦逊,最可敬

有人说,一个人站得越高,就越考验他的教养和品性。

越是功成名就者,往往越应该修得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宽广胸怀。

功成名就时的厚德,最珍贵

《周易》中说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
何为厚德?

“厚”,是一种质朴的智慧,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。

而“德”则包含了“低调、仁义、努力、感恩、自省……”等世间所有美好的品质。

我们所有的财富和名望,老祖宗都用一个字来代表叫“物”。

唯有厚德之人,才能承载万物。

对待利益的态度《论语》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其意思是说:君子看重的是道义,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。

正如曾国藩所言:与好利人共事,己必受累。意思是说,和那些过分贪图利益的人共事,那到头来一定会连累到我们自己。

眼界足够宽的人,不会贪图蝇头小利;为人厚道的人,不会因利把人算计。

想要看清一个人的人品,就去观察他面对利益时的态度和做法。

底线现本真


有人说:一个人的底线就是一个人的底色。

所以,你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,就看他的底线在哪里。

卡尔维诺曾经说过,一个人如果放弃了某种他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,他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,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。

也就是说,没有底线的人,为了一己之私,可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,和这样的人交朋友,总有一天,会反受其害。

而有底线的人,一定会坚守住自己的原则,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含糊。

所以,鉴别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方式,就是看他是否有原则和底线。

长相年轻,是因为5个习惯!

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,莫过于养成好习惯。

良好的生活方式,蕴藏着保持年轻的力量。


坚持读书

春秋时期,闵子骞仰慕孔子的才华,拜孔子为师。

刚来时,子骞的脸色干枯蜡黄。

过段时间后,他变得神采奕奕,孔子问其原因。

子骞答道:“因为受到老师的教化,常读书,通晓许多道理,能辨别是非,遇事心平气和,脸色自然红润起来。”

孔子听后抚掌称赞。

读书可以改容颜和气质。有诗书藏于心,便是对灵魂最顶级的化妆。

读书多了,即使皮囊难抵岁月侵蚀,由书香气所孕育出的精神长相,任由时间再刻薄,也难以摧残。

时常微笑

生活没有桃花源,微笑便是水云间。

很多事总要经历一些风雨变幻后才明白:

于喧嚣中品一杯香茗是需要淡然的心境的;于闹市中自在生活是需要减少计较的;于鸡毛蒜皮中依旧保持一份好心情,是需要时常将微笑挂在嘴边的。

周国平说:


不管生命多么短暂,我们要笑着生,笑着享乐,笑着受苦,这才不枉活一生。

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,真正能治愈自己的,唯有你自己。

往后,简单一点,开心一点,让嘴角上扬的弧度,勾住满满的幸福。

保持自律

听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一个人年轻时的长相是父母决定的,但中年以后,长相都是由自己决定的。”

我们时常羡慕那些面容姣好,身材优美的人,好像岁月对她们特别偏爱,舍不得在她们身上留下一丝痕迹。

殊不知,那些长相好看的人,背后都藏着无数的坚持,你所有羡慕的样子,都要靠自律来雕刻。

很多中年人之所以显得老迈,往往是因为缺少锻炼,疏于对身材的管理。

时常运动的人,体内生态系统宛如一汪生生不息的清泉,有着充沛的精力。

逼自己让身体活动起来,你迈开的每一步,都是在逃离衰老,流过的每一滴汗,甩掉的都是身上的暮气。

热爱生活,心态放宽

扔掉心中包袱,做一个从容的人,才能越活越年轻。

清代《养真集》里有一句话,自古神仙无别法,只生欢喜不生愁。

一个人真正走向苍老,不会因为一道皱纹,一根银发,而是因为愁上眉头,苦上心头。

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:哪个瞬间,你觉得自己不再年轻?


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:


经常对生活失去热情,觉得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。


当你丧失了对寻常事物的雀跃之心,整个人会逐渐变得无精打采、满面愁容。

久而久之,自然也会失去岁月的眷顾。

年轻,不是年龄,而是一种心境。你若乐观之心未泯,岁月便不会老去。

规律作息

许多科学研究也表明,睡眠不足的人,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。

你从夜晚偷来的时间,生活都会暗地里报复在你的健康上。

一个习惯早睡早起的人,必定有着良好的生活作息,也自然不会被烦事所困扰,日子过得舒心惬意,面容得到了滋养,自然气色好显年轻。